何惜一行书

不过乘兴而至

© 何惜一行书
Powered by LOFTER

一个长评,要什么标题啊

啊!在酒店醒来看到了长评!出差中累得半死的行好开心!
感觉姑娘的评比我写得文要条理清晰⊙▽⊙哈哈哈其实文章暗线就是叙述的一部分,把它当做文里固定的设定就好啦,虽然这样有时候也会忘,所以要随时回去看看前文【一个写了就忘的人】
故人初步是设定七十五章完结,番外几篇不定,但我这个讲故事拖沓的人也许会拖到八十章也有可能。
总之,感谢每个人的支持。

Candiceyx:

好吧,其实是我这个多数时间在写代码的人第一次写文评,想不出名字了。希望不会被阿诚哥鄙视(*/ω╲*)




例行表白 @何惜一行书 太太,《故人长绝》真是最大程度满足了我对伪装者后续情节的期待,也让远在大洋彼岸的我收到好多温暖和慰藉。


其实我挺喜欢这个名字【看我真诚的眼睛(⊙ω⊙)】,简短的四个字给整个故事涂上暗灰色,非常契合那个年代的背景。


作为一个悬疑推理迷,最爱故事里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故人的第一章读到现在,剧情时时都有惊喜。不论是贯穿全文的劳燕计划,还是节奏紧凑的断刺行动,情节铺陈之完备,衔接之严密,行文之流畅,无不令人赞服。


 


少年中国


第一次读故人是小满出场那一章,我的心一下就被抓住了。


早年看过一部描写十三、四岁的孩子参加敌后战斗的小说,当时和故事主人公差不多年纪,不免为他们的牺牲伤心难过。现在回想,实觉得整本书写满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哀。


小满是北平阴冷的冬天里的一抹亮色。孩子的活泼和地下工作者的乐观在他身上交叠,每每透过文字,总看到他明亮笃定的眼神。尽管早预见到小满的牺牲,他仍是故事中我为之流泪最多的人物。为他随时准备赴死的决心,为他困境中不放弃希望的意志,也为他百战归来再读书的心愿。


饭儿实现了读书的愿望,也一定会长成哥哥所希冀的样子。


 


家国


伪装者原作最摄人心魄的主题是家国。故人里的家国同样令人动容。


这是一群迎着暗箭刀锋搏杀的战士。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可能没有了家,他们或许保护不了亲人与爱人,可他们在救国。为了信仰,为了千千万万同胞的家园。


文中多处细节写到大姐去世对明家三兄弟的影响,大哥事无巨细的念叨,阿诚深深的自责,以及小少爷病中的思念,每一幕都透着深重的悲戚与伤感。明家的孩子最终长成了同一个样子,可他们又不同。明台近乎拘谨的沉稳,阿诚近乎清冽的坦诚与孤勇,是承自明家的风骨,也是时光在他们身上烙下的名为成长的印记。


好希望三个兄弟有重聚的一天。毕竟对阿诚来说,大哥在的地方是家;对明台来说,哥哥们在的地方才是家。


 


利刃与盔甲


楼诚的关系从来无法只用一个词概括。故人里的楼诚,远隔千里依然是铜墙铁壁。或者说,那样远隔千里的配合与默契,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文中楼诚的爱情,是清早那一缕晨曦,黄昏那一抹晚霞,没有轰轰烈烈,无声伫立于腥风血雨。然而他们的情话又担着生死,比任何表白都惊天动地。


原剧作者给明诚的判词里有“温良智勇骁”五个字,故人长绝把每一个字都写到了极致。太太笔下独当一面的阿诚哥,实在让人爱到骨子里。从初至北平深藏不露的少爷作派,到为营救明楼竭尽心力筹谋策划,点点滴滴都在说,当年巴黎街头漏网的“鱼”,早已是翱翔天际的鸿鹄。阿诚给我的感动,是他带着九死未悔的信念熬过酷刑,笑着对爱人说“一百零一”的顽强;是他直面凌虐与恐惧,在绝境中努力活下去的勇气。如阿诚自己所说,死亡从来算不上他的底线。这个人生命里每一次濒死的惨痛,都是他的重生。


再来说说大哥。感谢太太不吝笔墨的心理描摹,让我们看到这个几乎刀枪不入的人最柔软的内心。他可以理智地把告白埋在心底,也会忍不住在阿诚身陷囹圄时无声恸哭。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这条路有多苦多难,却避无可避地,一次又一次看着自己疼爱的弟弟赴死。最爱他卸下伪装后的笑容,在重逢那一刻化作春风,消融爱人心头的严寒与坚冰。


愿他们从此可以做回自己,战斗得光明正大,爱得自由坦然。


 


仍记得有人评论过,楼诚脚下的路走得孤独,可他们的战友遍天下。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甚至无论信仰分歧,国籍差异,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这场战争。故人里的北平,有乐倩文这样活泼干练的青年学生,穆老这样不失气节的垂暮老者,一郎这样心怀共产主义的日本友人,也有许池、付元士这样身不由己,在生死关头保留心底那份爱与良知的普通人。透过这些缩影,故人描绘的不仅是惊心动魄的暗线斗争,更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众生百态。太太曾经说,如果写楼诚能让朋友们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就非常感谢。其实正是这些不一样,让这个故事如此引人入胜,让喜欢楼诚的我们感受到那段历史带给今天的思索与震撼。

评论 ( 3 )
热度 ( 73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