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惜一行书

不过乘兴而至

© 何惜一行书
Powered by LOFTER

一个最近“见小明必哭”的词穷文笔渣的表白

感谢一个可爱的小朋友送给我的长评!
真的是特别实诚的好孩子【这个人突然代入了什么角色!】
关于小明,我都快要被误认为台吹了,其实不是的!真的!只是阴生逢大变,有前后截然不同的性格这种梗实在是我爱写的!
也祝小天使学习进步!送发发!

别7411:

@何惜一行书(听说手机没法艾特?)


一直打算为太太的《故人》写一份长评,但是看太太转来的长评文笔都辣么好心里总是打怵,可是没办法啊实在是手痒。手痒却词穷的痛苦像太太这样文笔好的人一定无法理解_(:_」∠)_


看到《故人》算是一次偶然。我并不是从头开始追,也不是被推文介绍,而是在刷文的时候偶然看见了其中一篇,我记得是第二十多章。当时一下子就被这种并不绚丽却直戳人心的用词和文风所吸引,所以就开始往前翻。看《故人》的痛苦之处在于“见小明必哭”,从第一次“我们小少爷哭了。”到后来“曼丽,其实难的是我呀。”再到独属于小少爷的调皮的笑,每每痛哭流涕,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以前看楼诚哭的并不多,也许是因为在我心中他们本就是坚强的人,因而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险阻,我都比他们自己更相信他们。有虐的时候心会痛,但很少哭了(当然镇圈女神那篇《绝望的浪漫主义》除外,那篇文章直到我能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我才不再泪目)。可是明台不一样,他曾经是那么鲜活欢快的一个人,无论在何种境地之下都保持着他的桀骜和活力,进了军统做了特工也不能泯灭他那仿佛会永远根深蒂固在他身上的追求自由的叛逆。可当他尝尽失去,“死别鞭挞着他,生离折磨着他”的时候,他终于也从熊熊燃烧着的烈火,化为了一颗灼热的火种。


改变总是最让人痛心又无可奈何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苏哥哥。海姐姐说梅长苏“就像是熊熊烈火被扑灭后余下的那一抹灰烬,虽然会让人联想到曾经存在过的那团火焰,却在也没有火焰的灼灼热量和舞动的姿态。”。


明台与林殊在某些方面是很相像的,但崔先生与梅长苏却是不同(文中没有明确提过崔先生就是崔中石,但我一直就这样代入了……)。


梅长苏是死灰,他消极地认为自己就是为了死不瞑目的七万赤焰军而活,他身边不乏关心他为他努力着的朋友,但在完成平反的夙愿后,他自己却没有了活下去的意志。(私以为后来为了家国天下远赴沙场那就是林殊的情怀了……不多说了说多了会跑题的)


看《北平》的时候崔中石在我心中就是一个伟大而纯粹的人,他是一个极其普通又近乎完美的中共地下党员的形象。他柔软而温和,又带着刚强的坚韧。他就像是冬季河底那4℃的水,在寒冷中温暖,却又与冰共存。


可明台变成了他,拘谨,老实,温和。他学会了收敛锋芒,可以在院墙外凝神半个时辰听着隔壁的动静一动不动,可以安稳平静地在有着老木门和破烂门神纸的出租屋里一住就是一年。我实在是不忍回想那个站在老师面前说要带着于曼丽去维也纳的小少爷。


刚刚发现,当那些形容词罗列在一起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晚年的的杜甫,一个在战乱中饱尝苦楚谨小慎微的老者形象出现在了我眼前。我不是想说明台变得像杜甫一样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可就是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联系。


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很多失去。大哥对阿诚哥说:“你以前总问我为什么,现在不再问,说明你成长了。”太太说:“明家的孩子,终于都长成了一个样子。”他们不再仅仅是牡丹和兰草,他们坚定,有意志,于绝境中不畏苦,不求生。明台觉得自己失败,他救不了母亲,救不了曼丽,救不了大姐,还救不了一个孩子,可他在救国。


可他在救国。


明家对得起国与民,他们失去亲人,失去自己,只是为了更多人的不失去。


他们懂得大义,可不代表他们不会痛苦。


刚刚走出这一步的明台尤为痛苦。


他教起了从不及格的拉丁文,苦笑着回想当年用情诗撩妹的自己;他在心里应着曼丽的话和她永结同心,安静地将结香全打上结;他穿着长衫带着眼镜温温和和地说话,斯斯文文慢慢悠悠地走路。他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


前几天重温B站之前收藏的视频,翻出了木罐子大大的《画情》。这几天把《故人》中的小明都抄了下来,抄的时候耳边就一直循环着那句“你还是昔日,多情的少年”,常常抄着抄着就哭出来。(因为字实在是不好看就不晒出来给太太表白了)我们小少爷,终究不再是小少爷了。


行文什么的我也不懂,这篇长评整体还是因明台而生的感触。


其实在楼诚这个圈子里我一直有一点诚惶诚恐的感觉,我一直也不敢在任何评论中提及,我是00年的,今年高二。在乐乎这里一定算是低龄粉了,所以很怕有人觉得我幼稚,觉得不屑,因为身边很多人对00后都是这种感觉(其实我是一个和90后一起成长起来的00后……)。看着太太们知识渊博,文章里引经据典,都有不一样的深度,每每细想都会品出新的意味,心里就会有一点小小的自卑,觉得自己实在浅薄,同时就想好好练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2333

评论 ( 7 )
热度 ( 57 )
TOP